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

放鬆身心之於外境與內在基礎層次

放鬆身心之於外境與內在基礎層次 洪果巖1031010
一、外境-物理環境為方便
放鬆是方法運用的過程感受:陌生至熟悉。
1.先讓眼睛閉起來(無人身安全需顧慮的環境),聽環境的聲音。
2.讓聲音進來,練習不在意。
3.接受身體處在環境中。
4.持續"對外在聲音不在意""對聲音不在意",進而讓"不在意心態"持續。
5.運用"不在意心態",心念開始向內與觀照內在。

二、內在1-生理感受之身體益處到心理平靜
放鬆是方法運用+心態建立的過程感受:陌生至熟悉。
1.進行肌肉不用力與體驗自然呼吸+體驗當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直接感受。
2.心態提起"舒服不在意""不舒服不在意"的原則,經由"持續不在意",則於時間與空間交錯中持續養成習氣,易形成"習慣性身心不緊張";反之,如果"持續在意"將養成習氣,易形成"習慣性身心緊張"
3.經由習慣性身心不緊張,多少會體驗到:
(1)心念對外境衝突對立(空間上的塵勞)的粗苦歇息。.........平靜心境啟蒙
(2)現念對過去、未來衝突對立(時間上的塵勞)的粗苦歇息。...平靜心境啟蒙
4.經由粗苦歇息的平靜心境體會,持續於生活中接觸人、事、物、境,就會發現容易粗苦又起、同時失去平靜心境。
5.認知到原來常常不自覺以追求與依靠"感官樂受"來調適身心,持續於生活中接觸人、事、物、境,即會容易粗苦又起、同時失去平靜心境。
6.認知到感官樂受是相對粗苦的感受,平靜心境則無粗苦,持續平靜心境亦會減少需要感官樂受來慰勞或調適身心。
7.認知到運用感官樂受雖讓粗苦歇息、但實為假象,如在沒有少欲知足的心態下,就是不歸路與永遠沒有持續實在粗苦歇息的時候。

內在2-內心轉化、心理平衡
1.內心轉化,認知到維持平靜心境就會粗苦歇息。
2.體會平靜心境與少欲知足之相輔相成關係。
3.內心轉化,認知到需要"放下苦",而不是"在意自私自利相關-是非對錯之堅持苦的理由"

4.甘願開始在生活中接觸人、事、物、境時空中,提起放鬆身體、運用"不在意自私自利相關苦受、樂受"之心態,進而活在少欲知足、少煩少惱的平靜心境時空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