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

修行小品分享

  少欲、知足、知慚愧、要懺悔、懺悔則安樂 洪果巖分享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大家在修行道路上互勉,這是師父常分享的銷融自我,佛陀說過(出自阿含經)的朝向悲智雙運,解脫門的觀念與方法。

世上只有兩種清淨自在的人:
    一種是不會起惡念.無明、自私、煩惱、執著、犯錯的人(聖人、賢者)
另一種是會起惡念、無明、自私、煩惱、執著、犯錯的人(我們未修行前或是未正確修行前、修行未能降伏煩惱時,都容易成為這種人)
我們要學習當有產生煩惱言行的情況時,一發現就趕緊慚愧、懺悔,則又成為清淨自在的人(正確修行時、或多或少程度,我們都可以成為這種修行人)

慚愧、懺悔意義說明如下:
慚愧:
-自慚於己(未善待自己、執著苦、執著煩惱、對不起智慧、清淨、慈悲的真我)
-有愧於人(自我中心、不易配合他人與堅持己見,不關心他人的福祉與需要)
懺悔:
-知錯、認錯。
-為願意主動承擔責任、力求改過向善,內心還復清淨、安樂。

再次強調說明:
        當起惡念、自私、犯錯(離開活在當下,又以自我為中心、不關心他人的福祉與需要);發現了,趕緊慚愧、懺悔。則又成為清淨自在的人(我們都可以成為這種修行人)。如此發展與熟悉少欲、知足、知慚愧、要懺悔、懺悔則安樂之道。
因此、記得,不是愈修行,心中愈有事放不開,感覺生活煩惱越來越沉重。
不是這樣的。應要學習:現在心念(現念)、不要執著前念的煩惱心 。就能持續運用修行在現在、佛在現在、活在現在;願意修行智慧自己、慈悲他人的觀念與方法。

        以上記得恆常提醒自己,免得一旦忘記了!又成為自己煩惱自己、障礙自己、困惱他人,常在修行煩惱與自私又辛苦的可憐憫者!
(放不下自我煩惱的過去、未活在智慧無事的現在、面對不到輕鬆自在、慈悲利他的未來)

        佛法的觀念與方法是來解放自己,不是用來束縛自己,修行時當學習與八正道相應。(八正道:正見、正思維、正語、正業(身、口、意三業) 、正命(正當職業)
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(身心放鬆、.身心集中、.身心統一、內外統一、前後念統一))最後能達到徹底身心放下-智慧顯現。

        希望身、心、環境能愈修行愈自在,漸漸達到您家有事、他家有事、我家沒事。正因為自己心中沒有事!所以可以處處忙其他人的事。

附上一偈:
風來疏竹、風過而竹不留聲:
雁度寒潭、雁去而潭不存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