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

早期聖嚴師父禪風3 出自禪門囈語 聖嚴法師自序

早期聖嚴師父禪風3    出自禪門囈語  聖嚴法師自序

        因此,我以數十年來的修學所得,將修行的歷程用三個階段的方法,完成三個層次的進度。而且能在短時間內,達到修行者所能達到的目的。

(一)集中注意力的階段
分為兩類:
  • 1.為求身體健康和心理平穩者:教他們做若干柔軟的健身運動,然後將全身肌肉和神經徹底放鬆。不限一定的姿勢,可坐、可立、可行、可臥,如用坐姿則可任意採取雙盤、單盤、散盤,甚至可用跪坐、跨鶴坐,以及在椅子上兩足下垂的正襟危坐。教他們一個集中注意力的方法,通常是用數息,有時也用別的方法,使他們把散在外面的心收到一點上,也把雜亂的念頭,集中在方法的一點上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此能使人減少肉體及精神上的壓迫感,也能使得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得到舒緩而暢通的餘地,所以對於慢性的身心疾病,有顯著的治療功能。但是我常強調:「禪七不是為了醫病,而在鍛鍊身心。」靜坐可有治病的功能,卻不能僅靠打禪七。事實上身心有病的人,根本不宜參加精進禪七。
  • 2.為求鍛鍊身心者:打坐能鍊身,是由於鍊心的緣故。鍊心又必須從克服身體上的痛、麻、痠的三重障礙,所以除了有定時的放腿和各種的運動方法之外,嚴格要求坐姿的正確度,尤其要求以最大的堅韌力來接受腿部及背部等的痛、麻、痠。基本的方法,也就是用數息來集中心念,通常數出息,必要時可數入息,心太散時可用倒數,或隔數倒數等。

        數息可以入定,可以忘卻身心。如果痛得無法數息時,則將心念集中在痛的感受上,將痛觀想成為局部化,再觀想成為客觀化。結果,痛至極點,不是轉痛為涼,便是由於心念專注而失去了痛的感受,此時所感覺的便是舒暢、輕鬆、安樂,充滿了喜悅,忘記了時間,一坐數小時,只似轉眼間事。故在禪七期間,多用此法鍛鍊年輕的禪眾。即使無法以接受腿痛來得到輕安等的覺受,也能將意志薄弱者鍊成堅強,性情浮躁者鍊成穩重,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者鍊成有自制力和自信心。

(二)心念統一的階段
分為兩層:
  • 1.身心統一:用數息法,數至沒有數目可數,也不覺還有沒有呼吸,只覺得一片輕鬆、舒暢,不再有身體的粗重感或累贅感,故也不會想到身體的存在與否,但是對於周遭環境中的一切,都很清晰地感到、看到、聽到和嗅到,只是心境不為所動。
  • 2.內外統一,又分兩大階段:
(1)由鍊心的工夫而從自我身心為中心的自私感獲得解放,視身外的每一事物,都是自己的一部分,一切的事物就是自己的全體。每一個人、每一個眾生、每一棵樹、每一莖草、每一片葉子,乃至每一滴水、每一粒沙,都好像是自己身上的四肢百骸或是自己身上的皮膚、細胞、血液與汗毛。因此而對身外的一切事物,產生美好、安詳、寧靜、和諧的感受,進而生起悲天憫人、民胞物與的情懷。

 (2)由身心統一的境界,突然因念頭或一句話、一個聲音的促發,失去了身心的感受,也不見了處身的環境,僅感到一片澄澄湛湛、寧靜無比、清涼無限的存在。或者只覺得是一片美妙無比、明朗無比、輕靈無比、廣大無垠的存在。或者只覺得自己即是一種無限優美的音聲,它來自無窮的遠古,而又遍滿於無際的空間。

        或者只是感到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存在,無境、無影、無光、無音。或者只感到已得徹底的解脫,既無時間,也無空間,超越了時空,也超越了存在。可惜,尚有超越了存在的大解脫之感受在,所以並未真的得到解脫。

(三)虛空粉碎的階段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一般的哲學家、宗教家、藝術家等,大致只能達到「心念統一」的第一個層次,最多不會超越「內外統一」的「(1)」層次。世間各大宗教哲學之中的印度教的某些大師及中國的老子,已到了「內外統一」的「(2)」層次的某一程度,或最高程度,但仍不是究竟解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