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

佛法說「無生」的真正意義是什麼?【引用印順導師法語】

佛法說「無生」的真正意義是什麼?【引用印順導師法語】

        佛法有一共同點:皆說「無我」、「無生」(部派佛教中有一派說有我,受到了嚴重的批評)。佛法,尤其是大乘佛法,不論是空宗,乃至真常唯心論,原則都是從「不生」中說起的。現在簡單地說:從空宗來說,一切法因緣所成,因緣所成的一切,不論物質、精神,仔細深入分析至最微細處,找不出個最後單元,所以空宗說不生。唯識家也說不生,說阿賴耶識不生,為什麼?阿賴耶識本身含有種子,和種子可說是不一不異,就相方面說,真是太微細了,不容易分別。說世間一切皆因阿賴耶識而有,是說從有漏種子生有漏,並非從阿賴耶識生一切,如果說從阿賴耶識生一切,非佛法說,為什麼?一因生多果,等於上帝創造世界、人、動物等等。佛法不這樣說,佛法中說第七識、第八識互為因、緣,遠離了一因生多果的過失。如來藏法門也說不生,這個不生是什麼?約佛法中的因來說,大乘法說十因,部派佛教一切有部說六因,另有一說五因--生因、依因、立因、持因、養因。依因、持因、立因,說一切法依如來藏而有的,並非從如來藏本身生出來,如果說從如來藏本身生出,佛法成了純粹的外道說。這一點許多人都忽視了,以為如來藏生起一切,其實是依如來藏而生起的,並非從如來藏生起的。

        印度如來藏思想有其特殊意義,和中國佛法所提倡的如來藏思想,多少不同,簡單說明如下:如來藏思想說如來佛性是常,有其對治的作用。佛滅後久了,許多在家出家人,逐漸忽視了戒律,傾向斷見,大乘佛法為了糾正這點,所以說佛性常,在其中好好發心修學,涵有勉勵之意。『華嚴經』說:「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多少近似了神我的說法。『法華經』說:「諸佛兩足尊,知法常無性,佛種從緣起,是故說一乘。是法住、法位、世間相常住,於道場知已,導師方便說。」意思是:佛是人中最尊貴的,他常說法無定性,換句話說,沒有一個自性,因為無自性,所以遇到好的因緣,從中把握,不斷地精進,人人都有成佛的份,所以說一乘。「法常無性」才是真正的法性,這樣常無性、畢竟空性的法性,是一定如是,決定如是的,是世間常住不變的真理。佛在道場覺悟了以後,為眾生說明真正實自性的常是沒有的。

        中國佛法常以真金喻佛性之常,以為真金永遠是那樣,也許中國古人理化常識不發達,所以才有如此的說法。現代理化知識告訴我們,有一種「王水」,溶化力極強極,真金投到裏面,馬上就溶化了,由此可見,真實常性是不可得的。『般若經』說:「是心非心,本性淨故」,眾生心並非一真實的心,本性清淨。「清淨」就是「空」的別名,眾生心性本來是清淨。如果了解清淨就是空的別名,起心動念都與畢竟平等空性相應,就能不著一切法;了知方面也不遺一切法。換句話說,在清淨光明的止觀中,普遍地了知一切。

        真常唯心論注重自性清淨心,有其特殊意義。從觀照方面說,特別向內在觀照,控制、消融了妄想、煩惱,內在清淨心顯發出來。當然,這與眾生根機有關,一般的根機,雖然內在清淨心顯發,還得有外在力量的促成,才能向清淨的佛道上邁進,如此相續久了,才能成就圓滿佛果,這是從唯心論的立場上說。當然,佛法重視內證,心力集中、清淨,才能入內證;但如果只一味強調內證,身心力量不能在外在發揮,這樣的內證,不一定能證到什麼。由於傾向於內在久了,只顧內在,形成與外在閉塞,種種問題就產生了。這種觀念的特別強調、強化,認為一切得趕快成佛,成佛之後,再度眾生。成佛,從佛法的本義說,一定要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不退不偏,積功累德,久不疲厭、不退轉,方能成佛;成佛後再度眾生的說法,與此恰恰相反。

        就實際情況說,中國後期禪宗--唐後的禪宗--有的祖師說肉團心中有一個無位真人在那裏放光說法,這從佛法正常的智慧的觀照來說,是一種神我的變形。中國禪宗對中國佛法貢獻極大,唐武宗滅法後,中國佛法靠禪宗的力量,得以維繫下來。但是,禪宗愈到後期,愈是關起門來修行,對世事漠不關心,一切等成了佛再說的作法(當然,也有其政治因素,現在姑且不說),導致世人,尤其是高級知識份子,不太了解佛法本身,認為出家人是大地主,在大寺廟中擁有田產,對社會缺乏貢獻,與之談道,又得不到高智慧的啟發,因而引起社會上強烈的反感,民初有人提倡廟產興學,就是由此導致的。

        學佛法,要把定一個原則:空宗說不生,唯識宗也說不生,如來藏學者也說不生,這是印度如來藏的思想,不是我們中國如來藏思想,這一定要把握得非常清楚。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